民族樂器就是古文中常見的絲竹之聲的統稱,絲通常指需要彈撥樂器和拉弦樂器,竹通常指吹奏樂器。另外打擊樂器也是民族樂器中的一個大類。
古琴 |
箏 |
琵琶 |
阮(分為小阮、中阮、大阮等) |
揚琴(雖然使用琴竹敲擊,但是仍然分在彈撥樂器中) |
獨弦琴 |
三弦 |
月琴 |
冬不拉 |
柳 |
箜篌(中國豎琴) |
以胡為主(門類很多,比如二胡、京胡、板胡、高胡、中胡等) |
馬頭琴 |
竹笛 |
簫 |
塤 |
嗩吶 |
笙 |
烏巴 |
常見彈撥民族樂器:古琴、箏、琵琶、阮(分為小阮、中阮、大阮等)、揚琴(雖然使用琴竹敲擊,但是仍然分在彈撥樂器中)、獨弦琴、三弦、月琴、冬不拉、柳琴、箜篌(中國豎琴)等等
常見民族拉弦樂器:主要以胡為主(門類很多,比如二胡、京胡、板胡、高胡、中胡等)、馬頭琴等
常見民族吹奏樂器:竹笛、簫、塤、嗩吶、笙、烏巴等等
常見民族打擊樂器:中國鼓、鑼、鈸、鐘、缶、磬
西洋樂器同樣按照其樂器性質分為以下幾個主要大類:
鋼琴 |
手風琴 |
管風琴 |
風琴 |
提琴類(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、低音大提琴等) |
吉他 |
尤克里里 |
豎琴 |
單簧管 |
雙簧管 |
巴松管 |
號(十分的多,比如小號、大號、長號、法國號、中音號等等) |
薩克斯 |
長笛 |
鼓(打鼓、軍鼓、定音鼓等) |
镲 |
三角鐵 |
碰鈴 |
馬林巴 |
爵士鼓(架子鼓) |
電子琴 |
電子管風琴(雙排鍵電子琴) |
電子鋼琴 |
編曲鍵盤 |
電子合成器 |
電吉他 |
電貝司 |
常見西洋鍵盤樂器:鋼琴、手風琴、管風琴、風琴。
常見西洋拉弦樂器:提琴類(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、低音大提琴等)
常見西洋彈撥樂器:吉他、尤克里里、豎琴
常見西洋管樂:單簧管、雙簧管、巴松管、號(十分的多,比如小號、大號、長號、法國號、中音號等等)、薩克斯、長笛等等
常見西洋打擊樂:鼓(打鼓、軍鼓、定音鼓等)、镲、三角鐵、碰鈴、馬林巴
另外,由于音樂的不斷發展,越來越多的新式樂器加入了樂器的大家族,在很多音樂學院與音樂研究機構,會把這些誕生于19世紀中后期的樂器歸為另外一個門類—現代器樂。
常見現代器樂:爵士鼓(架子鼓)、電子琴、電子管風琴(雙排鍵電子琴)、電子鋼琴、編曲鍵盤、電子合成器、電吉他、電貝司等。
蘇州音樂特色應該是[評彈],一邊彈琵琶,一邊唱,還有說。
琵琶、揚琴彈奏和弦是輕而易舉的事。不過,中國人的音樂使用和弦的時候比較少,這是因為音樂語言問題。
我認為,就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邊彈邊唱的樂器應該屬于吉他,然後也許就是中國的琵琶了。雖然琵琶比吉他少了兩根弦,但照樣可以產生和弦。
因為外國人的語言不同,所以他們的音樂經常出現[不協調和弦],但一般的中國人比較不喜歡這[不協和弦],通常比較喜歡[協調和弦]和自然和弦。
如果唱民歌的話,使用琵琶來邊彈邊唱,就比吉他更好,更具有中國風味。
鋼琴為何被稱為“樂器之王”?
鋼琴為何被稱為樂器之王這首先要從它的音域說起,自然界的音域高低無限,高到我們的耳朵不能分辨,低到我們的耳朵感覺不出來。但所有我們耳朵能感覺到的音高,也就是說適合音樂表演的音高在鋼琴上都可以找到。所以鋼琴的音域包含了自然界所有適合音樂表演的音域。
其次就音色而言,鋼琴的音色高音明亮清脆,中音明快,低音渾厚低沉。適合表演的旋律范圍很廣。
這些都是其它樂器無法可比的,其它樂器的音域只是鋼琴音域里面的一部分。所以表現性和鋼琴無法可比。
別的樂器的定調都要以鋼琴的中央C國際標準音的音高來確定。
所以從鋼琴的音色,音域,表現性上來說它是樂器之王沒有錯。
學習聲樂的朋友離不開鋼琴,大部分中外音樂家,歌唱家練習音樂和聲樂的首選;基本上所有發音都以鋼琴為準。鋼琴因它寬廣的音域,幾乎可以演奏各種音高,各種風格的歌曲,無論是高雅的古典音樂交響樂,還是現代的流行音樂,民族音樂都可以任意搭配;在現代流行音樂伴奏制作中,和弦織體大部分都應用了鋼琴音色;一臺鋼琴代表一個舞臺,可以造就一位音樂家;可想而知鋼琴在各種樂器當中的地位之高。也是為何鋼琴可以成為樂器之王的理由;受之無愧。
由于鋼琴價格昂貴,不屬于大眾樂器,一般都是條件比較好的人才買得起;因此普通人學習鋼琴還是在培訓機構學習比較多一些,因此鋼琴更顯得高貴。是一種身份的象征,學過鋼琴的人氣質會完全不一樣,高雅而得體,穩重又帥氣;所以也才會有那么多人刻苦追求去學習鋼琴。
為什么揚琴作為民樂團中的靈魂樂器,卻沒有二胡古箏笛子古琴等受關注?
揚琴是一種擊弦樂器,它是由100多根鋼弦組成,有60多個音,髙音清脆明亮,中音清澈柔美,低音渾厚低沉。它的音色近似于鋼琴。在民族樂器中,它的體形較大,常常擺在樂隊中間位置。在樂隊中為什么不受關注呢?
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:
1.不是主奏樂器:在樂隊中,揚琴主要擔負伴奏任務,但不可忽視它的作用,它掌握著樂曲的旋律進程,速度、節奏等。如果樂隊沒有指揮,它就充當指揮的角色。
2.獨奏樂器倍受關注:人們在欣賞音樂時,都是集中精力欣賞獨奏樂器的演奏水平,伴奏樂器主要是對獨奏樂器起烘托作用,往往被忽視。這也是揚琴不被關注的主要原因。
3.音響效果的影響:舞臺上的音響效果,決定演出質量,音響師往往把主奏樂器的音量調大,而伴奏樂器音量調小,來突出主奏樂器,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。
4.樂曲配器的原因:作曲者給獨奏曲配器時,其主旋律都給了主奏樂器,前奏、間奏給了伴奏樂器,如果伴奏樂器顯得很突出,那就喧賓奪主了,揚琴的音色再好,也只能充當配角。
根據以上幾種原因,揚琴受冷落是理所當然的。如果是揚琴獨奏,其它樂器為它伴奏,情況就不同了,聽眾欣賞的是揚琴演奏水平,那它就可以揚眉吐氣了,而倍受關注。
在中國民族樂器中,有一件樂器與鋼琴同宗同源,那就是揚琴。揚琴音色明亮,剛柔并濟,表現力十分豐富,它的發聲方式與鋼琴十分接近,都是由琴錘敲擊鋼弦發聲。然而,鋼琴在全世界風靡,琴童無數,揚琴從波斯傳入中國400年卻依然鮮為人知。
揚琴,又稱洋琴、打琴、銅絲琴、扇面琴、蝙蝠琴、蝴蝶琴,擊弦樂器。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。揚琴常用于戲曲(如粵劇、呂劇、二人臺等)、曲藝(如北京琴書、山東琴書、四川揚琴、常德絲弦等)的伴奏,也用于民間器樂合奏(如廣東小曲、潮州音樂、二人臺牌子曲、揚州清音、江南絲竹等)。揚琴獨奏藝術的發展,開始于二十世紀初,有貢獻的演奏家如廣東的嚴勞烈、丘鶴儔,四川的李德才等。
揚琴音箱木質梯形,以堅木為音箱,以桐木為面板,上張若干根鋼絲弦,奏時用竹槌敲擊發聲,音色清亮,可以奏兩組以上的音。經過進一步的發展,揚琴加大了琴身,增加了弦數,擴大了音量和音域。能奏出有十二個半音的四組音,可以轉調。音色清脆、嘹亮,可獨奏、伴奏和合奏。
為啥首先,揚琴個頭比較大,不方便攜帶;其次,在民樂隊中,揚琴個性不如二胡、笛子那么強,常常是充當伴奏的角色;但是一個樂團里可以有好幾把二胡,但只有一兩個揚琴。揚琴雖然少,但卻能起到粘合劑的作用,必不可少。
再者,揚琴學起來雖然上手比較快,但要真正掌握,卻也十分困難。和二胡、笛子、古箏等樂器相比,揚琴專業的老師和學生人數都比較少,種種原因,讓揚琴變得小眾。